几天前,我和几位同学在一家中餐馆举行第二次同学代表大会时,一位同学突然很严肃地说:“今年我一定要买到电扇!”在座各位同学纷纷勉励他:“眼要准,手要稳,尽早行动,一定成功,加油!”
为什么买个电扇要这么郑重其事呢?因为真的很热!要知道,在欧洲,家庭空调的使用远没有国内普遍。
去年高温席卷欧洲,一度使得德国电扇脱销
为什么欧洲建筑很少使用空调”?
很多来过欧洲的朋友也会发现欧洲的建筑外墙上很少安装有空调室外机,以至于互联网上有许多类似:《震惊!欧洲人不装空调竟是因为……》和《欧洲人不装空调竟是因为这种原因,中国人看了都会沉默》的文章。
这些文章的观点总结起来主要有二:
1. 欧洲人环保意识强烈,宁可忍受热浪,苦了自己也不愿意使用空调,就是要为节能减排做贡献。
2. 欧洲国家(主要是德国)科技发达、设计前卫,房屋冬暖夏凉完全可以自然降温,没有必要使用空调。
幸好这些观点都不反对欧洲人民也有防暑降温的需求,但其核心“欧洲科技发达可以用更环保的方式降温,欧洲人克己减排不屑于使用空调”,以我自身的经历来看未免太过于理想化。
那么究竟为什么欧洲人都不装空调呢?为了系统整理一下这个问题,我查阅了现有的资料并咨询了一些学习新能源建筑的同学,最后得出了几个小结论。
首先需要明确一下,尽管欧洲城市住宅楼的干净外墙,和挂满室外机的中国大楼形成强烈对比。但事实上,欧洲空调并不少,超市、政府和学校几乎都有空调,许多饭店和新型公交车上也装有空调,地铁和火车反倒经常因为空调故障遭到吐槽。
所以我们的问题更准确的表述应该是:“为什么和中国比起来,欧洲的住宅很少装空调?”
以下是我的看法:欧洲环境适宜,住宅空调不是刚需,但随着极端天气的增多,其需求量也可能增加。
详细而言:
第一是,气候原因,欧洲的夏天确实不太热。欧洲陆地面积因为和中国相近,经常被作为一个整体和中国比较,不过仔细看地图就会发现欧洲城市整体更靠北,西班牙首都马德里已经是欧洲很靠南的城市了。马德里位于北纬40°26′和北京的北纬39° 92′类似,柏林(北纬52°31)和漠河的(北纬52°10′)纬度相近,“东北三国”瑞典、挪威和丹麦的纬度更高。
第二,除去气候还需要算一笔经济账。德国亚马逊上的几款空调加室外机都需要600欧左右,安装费根据网上的报价需要再花费大约1400-1500欧,就这样空调的前期投入已经达到了两千欧(大约15600元人民币),这相当于普通德国人大半个月的税前收入甚至是整月全部纯收入了。
但是这还没完,当空调投入运转后还需要花一笔电费。一台平均功率几十瓦,最高两百瓦的电扇在相同工作条件下造成的费用,要比平均功率一两千瓦的空调少得多。
第三,就是欧洲社会文化的原因了,其中可细分为三点。
其一,许多欧洲城市都出于保护遗迹目的对于建筑改装有严格规定,这给当地居民造成了很多困扰,如果要在建筑外墙上打洞会面临严格的评估和审批手续。为了一年一个月的凉爽,似乎怎么看起来都不划算,只能靠心静自然凉。巴黎和罗马这类大城市的老人深受其苦,每次酷热造成的死亡事件发生后都会推动无室外机空调的销量上涨。
同时,欧洲很多人都是租房住,在租住的房屋里安装传统空调是一件非常麻烦的事情。不仅要取得房东的同意,还要和邻居达成一致。即使取得了许可,如果他们觉得空调声扰民仍然会报警。
搬走时如何处理空调也是一个大问题。拆卸费姑且不论,以个人的经历来看,若遇上不好的房东,分分钟以损害房屋为由扣下你的租房押金。
其二,欧洲环境中也存在一些积极因素可以抵消没有空调的酷热,比如欧洲城市普遍植被绿化程度高,水域遍布,水质也不错。这就为热爱旅行的欧洲人民提供了很多避暑的好去处。每年六月到八月都是欧洲人休假的高峰期,此时各种机构和政府部门的办事效率都会降低。甚至写论文和答辩都会延期。
其三,欧洲人民确实很喜欢在户外运动和乘凉。
在广大亚洲人民以美白为第一要务的同时,欧美白人却以拥有小麦色的皮肤为荣,虽然往往被晒成煮熟的龙虾色,这也是红脖子的来源,但他们还是乐此不疲。
从文化的角度分析,这是因为欧洲的冬季寒冷且漫长,小麦色的皮肤暗示着有时间和金钱去度假,这一点和白皙的皮肤在亚洲表示不需要顶着毒辣的太阳劳作是相通的。
不过不管怎么说,欧洲人民并不特别避讳日晒,一家老小在水边划划水、吃吃瓜、聊聊天倒也惬意,也降低了患空调病的风险。
综上,从气候、经济、文化等角度可以看出来,在正常的气候条件下,住宅空调在欧洲确实不算刚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