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的阳光透过湖州扬帆特殊青少年发展中心的玻璃窗,在地板上织出细碎的光斑。我随着学院电商助残暑期社会实践团走进这里,此行是想亲身体验孤独症儿童的一天,为他们拍下更多鲜活的瞬间。刚进门,就被教室认真专注的孩子们吸引住了目光,原来他们正在观看电影《小小的我》。
团队负责人告诉我们,孤独症大都是先天性的,那些藏在社交互动、语言发育里的细微异常,往往要靠家人和医生的细心观察才能早期发现。“早一点干预,他们就多一分靠近世界的可能。”用耐心托住这些“星星的孩子”,提高他们的生活自理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帮他们慢慢学会生活,适应生活。这也许就是扬帆特殊青少年发展中心建设的初衷吧。
我们轻手轻脚地参观了教室,墙面上、展架上满是他们的手工作品。拼贴画里藏着大胆跳跃的色彩,涂鸦的线条虽稚嫩却透着股执拗的认真,扭扭棒拧成的花束憋着劲儿地绽放,玻璃钻贴成的花瓶在光下闪着细碎的光。谁能想到,这些灵气满满的作品竟都出自孤独症孩子之手?它们或许不完美,却带着独有的鲜活与力量。
歌声突然漫了进来,原来是到了孩子们唱歌的时候。他们热情地邀请我们一起,《明天会更好》的前奏一响起,教室就热闹了起来。有些星星的孩子发音还含混不清,却依然仰着头,眼神里满是执拗的认真。在这一刻,快乐就此定格,把那些专注的、雀跃的表情都镀了一层滤镜。所有人都沉浸在歌声里,打着节拍鼓着掌。正如歌词中所说“唱出你的热情 ,伸出你双手”。互动间,一个孩子从我身边经过时,忽然停下脚步,好奇地伸出小手,轻轻碰了碰我正在拍摄的镜头。不远处,一个小女孩仰着笑脸朝我们的成员伸出手,手掌张着,应该是想和我们握手吧。他们或许还说不出太多表达,但这些细碎的动作里,早已藏好了最直接的亲近与信赖——那是他们用自己的方式,悄悄递来的善意呀。
回程时,阳光依旧明亮,掌心仿佛还留着小女孩触碰过的温度。那些跳跃的色彩、激昂的歌声、还有小心翼翼递来的友好,都在诉说着——这些“星星的孩子”从不是孤独的,他们用自己的方式感知世界,也用纯粹的真诚拥抱世界。或许我们能做的还有很多,但今天的相遇已足够珍贵——它让我明白,爱与理解从不需要复杂的表达,一份耐心、一个微笑,就足以搭建起靠近的桥梁。
黄乐丹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