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州师范学院经管学子感受科技余村

7月7日上午,一辆满载学子的大巴缓缓驶入安吉县天荒坪镇余村,来自湖州师范学院数字乡野赋能师暑期实践团的15名成员进入余村深度探访“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诞生地的时代脉动,第二站踏入了位于余村的DN余村展馆。

“DN余村”(余村数字游民公社)是 “Digital Nomad 余村”的缩写,简单解释就是“只要有电脑,只要有网络有电,就能够工作,就能够获得收入的人”。这些人从事的行业五花八门,从程序员到平面设计师,从项目产品经理到自由译员,覆盖了很多信息处理工种和岗位。随着技术的进步,越来越多的人得以从固定工位上解放出来,疫情又使得远程办公的模式逐渐普及,加入数字游民行列的人也就越来越多。在余村引进数字游民公社,是乡村振兴的一次重要实践。根据余村的特殊性,余村所做的一切都不止是为了余村本身,而要从更高的地位、更宏观的层面去思考,是要为中国乡村建立一个模范,为中国乡村的发展探索出一条新路径、发展出一套新方法。

余村三面青山环绕,翠竹如海,入眼皆绿意。在DN余村展馆内,一张“你从哪里来”地图映入眼帘,地图上标记着青年朋友们从世界各地来到安吉余村,来到这里和大自然一起办公,来到这里结识志同道合的伙伴们,来到这里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公社负责人向学子细致讲述了数字游民公社的成立过程以及选择安吉成为数字游民目的地的原因,公社里有一句让实践队员们影响深刻:“我必须离开,必须旅行,我的心必须到自由里去。”是的在这里不管你是什么状态,总能找到专属你的位置,正如海德格尔所说“人,应当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实践队员们在这里真真切切地体会到了。

DN余村是一个平等开放,无差异,自由包容,社交沟通,半公益的一个社群生活基地,集工作、生活、学习为一体的社区。进入公社是自在、温馨、简单、包容、随意、自我的节奏,像是大学的延续,但又多了社会的元素。实践队员们在这里感受到别样的工作氛围,青年朋友们在专属工位上乐此不彼地做着他们热爱的工作,为构建一个共同的温暖的数字游民公社而努力,为余村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经济管理学院
数字乡村野赋能师暑期社会实践团
周芊芊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